分步走,讓靈活就業人員享有同等的保障

導語
客戶所付費用應該在平臺和靈活就業人員之間進行分配,其社會保障水平應該循序漸進地提升🚿。

近年來,平臺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傳統就業模式的轉變,更具靈活性的新就業形態吸引了眾多勞動力,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人員的數量大幅增加4️⃣。根據阿裏研究院的預測,隨著智能化社會的推進🐰,零工經濟會繼續增長,未來靈活就業人員人數甚至會超越標準就業群體人數🪚。
靈活就業群體最大的特征是難以與企業確認勞動關系,進而難以通過雇主和雇員共同繳費的方式加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險體系,導致靈活就業群體出現社會保障嚴重不健全的問題。
保障水平:遠低於標準就業人員

圖源:VEER
盡管廣義上的保障內容包括社會救助🔬、社會保險🧛🏽♀️✋🏻、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員工福利、商業保險等,這裏僅將保障內容聚焦在最具重要性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上,討論在現行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供給狀況下靈活就業人員的選擇結果或保障現狀🍄🟫。
1. 自擔社保狀況🔂:重醫療、輕養老
在參加社會保險的選擇上,靈活就業人員主要有如下選擇👷🏽:
第一,靈活就業人員通常不會選擇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以下簡稱《社會保險法》)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製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應當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製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目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水平為單位繳納職工工資的16%、個人繳納工資的8%;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繳費為單位繳納職工工資的8%🛀🏿、個人繳納工資的2%⛱。如果要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這些費用就需要全部由靈活就業人員自己繳納,總額是其工資總額的34%,即便可以選擇按較低的工資標準交費🎽,靈活就業人員也會認為負擔太重,極少有人選擇自己交費購買。
第二👩🏽🎤,靈活就業人員通常無法參保社會保險中的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法》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應當參加失業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應當參加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生育保險費🎠。”顯然👎🏽,在沒有雇主或用人單位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通常無法參加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
第三,大部分靈活就業人員選擇了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由於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交費水平(個人一年交費幾百元,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補貼金額大致是個人交費的2倍,如凯捷体育娱乐 -(限时活动)即刻加入,享受平台优惠!年居民醫療保險人均籌資889元)相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要低得多😜,擔心自己生病進而希望加入居民醫保的人較多,而且靈活就業人員家鄉所在的地方政府有提升居民醫保參保率的任務。因此🙍🏽♀️,在幾方合力下,大部分靈活就業人員都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一點可從醫保參保人數和參保比例上得到驗證。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統計,截至凯捷体育娱乐 -(限时活动)即刻加入,享受平台优惠!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3.63億🧏,參保率達95%以上,其中職工醫保參保人數為3.54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數為10.09億。
第四,少量靈活就業人員選擇了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按照相關規定✊🏼,沒有穩定工作🤘🏼、年滿16歲🏋🏿♀️、沒有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個人按年交費(幾百元到幾千元多個檔次、自願選擇),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和交費一起存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交夠15年,達到一定年齡(目前為60歲)後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盡管靈活就業人員家鄉所在的地方政府有提升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的任務,但多數靈活就業人員因為年齡相對較輕,對未來退休後的養老問題不夠重視,因此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比例比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比例要低得多🏄🏽♀️。根據人社部統計🏌🏼,截至凯捷体育娱乐 -(限时活动)即刻加入,享受平台优惠!年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總人數為10.29億,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為4.81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為5.48億。
2. 低價商業保險替代工傷保險
在無法參加工傷保險👨🏿🔬,但不少靈活就業人員如外賣騎手的職業傷害風險較大,且一旦發生嚴重職業傷害、往往會引發一定社會反響的情況下,大部分平臺為外賣騎手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2022年4月🦪,國家統計局濟南調查隊對全市200位外賣騎手進行了隨機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外賣騎手的現有保障以商業保險為主,工傷保險參保率較低,74.1%的外賣騎手表示雇主為其購買了每日3元的意外傷害保險📠,僅有13.8%的雇主為外賣騎手購買了工傷保險[1]。為提升意外險投保率🕵🏻♀️,2022年1月,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4部門印發了《武漢市新業態從業人員意外傷害保險補貼實施辦法(暫行)》,鼓勵引導新業態平臺為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根據文件規定🏃🏻😵,每人每年可拿到不高於120元的保險購買補貼,投保額高於120元的按120元補貼✍🏻🤲🏻,低於120元的據實補貼[2]🔁。
從網絡查到的數據來看,對不屬於平臺員工而屬於外包關系的外賣員,平臺從外賣員傭金中扣費為外賣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保費大致是3元/天,保障責任主要包括60萬元保額的意外身故傷殘保障、5萬元的意外醫療費用保障、2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賠償保障。鑒於靈活就業人員絕大多數都來自農村,財富積累水平較低且普遍比較年輕✥,其商業保險需求疲弱,估計靈活就業人員對其他商業保險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重大疾病保險等的購買比例非常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什麽程度的保障才是合理的?

圖源🧗🏿:VEER
可見,靈活就業人員擁有的保障🧏🏽♀️,主要就是大部分靈活就業人員擁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商業意外傷害保險🤵🏼,要是與標準的城鎮職工擁有的保障相比,其社會保障水平就太低了👨🎓。
那麽,靈活就業人員究竟該擁有多大程度的保障才是合理的?又如何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呢🦊?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
1. 經濟理性人角度的保障水平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能掐會算”的理性人會追求身消費總效用最大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第一,理性人會準確評估自身的風險(如職業傷害風險),並且會通過購買保險(如職業傷害保險)來實現效用最大化📲。因為購買保險的邊際成本或1元保費的邊際效用通常低於邊際收益或出險後1元賠付的邊際效用✌🏻。第二,理性人會考慮長壽風險和終身消費效用最大化,進而會適當購買具有長壽風險管理功能的終身養老年金,因為購買養老年金的邊際成本或1元保費的邊際效用通常低於邊際收益或老年後養老金不夠花時的1元的邊際效用。
但在現實中,第一,年輕人往往會低估風險(如低估職業傷害風險),低估保險的價值😜👩🏿🚀,進而願意從工作中拿到盡可能高的現金收入👨🎨,而不是用部分工作收入去購買適量的風險保障或保險(如職業傷害保險)。即便該工作本質上提供的總收入(含現金收入和保險)是相同的⚛️🍕,絕大多數年輕人都願意接受“無保險高收入”,而不是“有保險低收入”,甚至會接受“無保險較低收入”。正是利用了年輕人的這種心理,平臺創造的工作崗位可以通過提供“無保險較低收入”來降低人工成本。第二👩🏻🔧,年齡越輕的人越不願意考慮自己的養老金問題,於是即便該工作不提供養老保障,年輕人也能夠接受,只要現金收入稍微高一些就行,這同樣可以為平臺創造的工作崗位降低人工成本。
因此,單靠市場自發的工作交易🚿,靈活就業人員會傾向於選擇“高現金收入無保險”甚至“較高現金收入無保險”的工作👩🏿🎤,其實際保險保障水平遠低於理性人應該具有的保障水平,這其實是一種“市場失靈”。為真正實現靈活就業人員的終身效用最大化🕺🏽,政府應該出手規範靈活就業人員的保障問題,使其回歸理性人應該具有的保障水平。
2. 人際比較角度的保障水平
人際比較角度的保障水平取決於跟誰比👱🏻♀️,如果跟自己在農村種地的老鄉比,靈活就業人員會認為有了居民醫療保險,年齡再大一些時交夠15年的居民養老保險(盡管在年輕時大多數人不願交納居民養老保險費,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購買居民養老保險的需求強度會不斷增長🦙,在接近退休年齡時🎅🏿,多數人都希望擁有養老保險)以便領到養老金。但如果跟自己工作所在城市的城鎮職工比,靈活就業人員就會認為自己的保障水平太低了,不但在險種上少了好多(沒有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甚至還沒有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即便自己擁有的居民醫療保險和可能擁有的居民養老保險🧑🧒🧒,其待遇水平也遠低於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3. 經濟社會發展角度的保障水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凯捷体育娱乐 -(限时活动)即刻加入,享受平台优惠!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72%💳🫙、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6.7%,所謂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要求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是要實現真正的戶籍人口城鎮化而不是常住人口城市化,因此預計未來將會不斷提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城鎮化質量,進而最大限度地釋放中國的內需潛力,拉動經濟增長。從現實來看🪜,靈活就業人員要想在城市裏紮下根來🧑🏿🦰,確實需要有保障程度較高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必須將其社保待遇提高到城鎮職工社會保險水平🖐🏿。
因此,從經濟社會發展角度來看,在城市就業的靈活就業人員未來將逐步落戶城市⚱️,應該逐漸享受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待遇水平。
4. 循序漸進地提升靈活就業人員保障水平
顯然💫,無論從經濟理性人角度🐢🪠、人際比較角度🔨🦒,還是經濟社會發展角度來看,都應該提升靈活就業人員的保障水平🎻,只不過靈活就業人員的保障水平應循序漸進地逐步提升。
從需求程度或緊迫程度來看,靈活就業人員最需要立刻解決的是職業傷害保障問題,其次是醫療保障問題,再次是養老保障問題♿,最後是失業保障和生育保障問題。就職業傷害保障而言🏌🏽♀️,目前不少靈活就業人員已有的商業意外險的保障範圍遠低於工傷保險☔️,建議參照工傷保險的保障範圍大幅提升靈活就業人員的職業傷害保障程度;就醫療保障而言,需要從居民醫療保險升級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養老保障的升級也是如此🧜♀️🧛🏻♀️。
錢從哪裏來🖖🏽?保障如何真正落地?

圖源:VEER
從表面上看🤞🏻,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保費是雇主和雇員共同繳納的(而靈活就業人員沒有雇主,保費從哪裏來呢),但本質上🦣,所有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險費,都是從企業的客戶那裏來的,是客戶購買了企業的商品或服務,企業從客戶付費中拿出一部分為職工繳納了社會保險費。
從這個思路出發,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保費也應該從靈活就業人員服務的客戶的付費中提取,而不是去糾結於到底是平臺出還是靈活就業人員自己出🧑🏼🔧。也就是說,平臺和靈活就業人員合作為客戶提供服務,並向客戶收取費用。然後💟,客戶所付費用在平臺和靈活就業人員之間進行分配,目前的問題是,平臺的工作人員分到了社會保險費,但靈活就業人員沒分到社會保險費。如果要為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可直接從客戶付費中提取,就像平臺的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險費本質上是從客戶付費中提取那樣🧇,這樣就解決了是由“平臺出”還是由“靈活就業人員自己出”的問題⚡️。
這自然會引發平臺服務費用上漲問題,因此有人會擔心,這會使平臺創造就業的能力下降,畢竟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但如前所述,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應該循序漸進地提高,而不是一步到位。
如果先解決職業傷害保險問題,相信這不會大幅提升平臺服務費用🙆🏻,因為目前最高工作風險等級對應的工傷保險費率也不超過職工工資的2%,這意味著平臺業務的客戶付費水平漲價不超過2%(如果考慮到目前已經付費購買了商業意外傷害保險🧃🥘,那平臺業務的客戶付費水平漲價不會超過1%)就可以解決靈活就業人員的職業傷害保險問題🥱。
隨後是解決醫療保險問題⚖️,目前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費率水平是單位繳納職工工資的8%、個人繳納工資的2%,這意味著平臺業務的客戶付費水平上漲不超過10%,就可以解決靈活就業人員的職工醫療保險問題🍩。考慮到政府本來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居民醫療保險有保費補貼,在引導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時🖕🏻,除稅收優惠外,還可給予適當的保費補貼👨🏻🦳🔱。
接下來是解決養老保險問題,目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費率水平是單位繳納職工工資的16%、個人繳納工資的8%,費率水平是最高的。鑒於養老保險的成本較高,完全按現行社會保險製度進行設計和實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可以考慮為靈活就業人員設立專門的完全積累製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製度,為了吸引靈活就業人員將錢存入個人賬戶,政府可以給予稅收優惠和一定程度的保費補貼,或直接強製性規定必須將收入的多大比例存入個人養老金賬戶🤱🏼,這個比例在起初可以設置的低一點,然後循序漸進地提升。
上述保險一旦正式實施,在平臺和靈活就業人員缺乏充分積極性的條件下👩🦯🪘,需要將其變為強製購買險種才能夠真正落地🧝🏼♀️,這可能需要修訂《社會保險法》👨🏿,或者對《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補充進行規定。
註釋:
[1] 濟南日報. 濟南調研外賣騎手: 不到四成有工傷保險, 超25% 發生過意外事故[EB/OL]. (2022.4.4) [2023.3.24]. https://new.qq.com/rain/a/20220404A04RNY00.
[2] 長江日報. 武漢外賣快遞小哥, 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有補貼了[EB/OL]. (2022.06.17) [2023.03.24]. http://news.cjn.cn/csqpd/wh_20004/202206/t4118316.htm.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等領域建議。編輯🫧: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