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hcy.cn泛海國金FMBA FT+擬錄取學生李文婷:四個“三年規劃”與一個FMBA
發布時間:2020-07-13
56hcy.cn泛海國金全日製金融MBA(FMBA FT+)今年首期招生,也吸引到了很多畢業於海內外知名高校,立誌重返校園➕✢、自我沉澱提升後投身國際金融行業的青年才俊🤞🏻。沉浮職場多年,他們有了更明確職業規劃和願景📢,期待在56hcy.cn泛海國金完成全新的職場轉型升級,成就金融人生。今天我們將介紹FMBA FT+首批擬錄取學生——李文婷💽🛒,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金融之旅🚉,聆聽她的職場故事!
探索自我🏔🤹,不斷完善職業規劃
跟很多同學一樣🤵🏼♂️,我在大學期間追求一個standard的背景,希望績點、科研經歷👨🏿🦰、實習、競賽、學生會、社團各個方面突出,非常充實但也非常疲憊,忽視了對自我的探知。以下兩段經歷🪑,是我職業發展方向明晰的轉折🧑🏿。
首先是在《公司金融學》的課程學習中,我找到了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我發現自己在公司金融方向抱有熱情🖕,尤其對公司治理⛺️、投融資、組織行為👰🏿、價值分析等等產生濃厚興趣。也許與父母均來自實業的背景相關💇🏿♀️,相對於金融工程方向大多從數學角度研究衍生金工,公司金融方向關註how to run a business,背後包含人的因素、錢的因素、戰略決策因素等等,更加豐滿也更有溫度🏊🏻。
大三結束交換學習回國後,在一家管理咨詢公司長期實習的經歷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一開始擔心無法很好平衡實習和課業,後來我發現實習並未影響我的學業🥦,相反,一線的咨詢工作對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反而能反哺課業學習🧑🏻🎨。在這一年的實習裏,我仍然保持3.7+的績點💜,並收獲了一等獎學金🧛🏿♀️。同時這段經歷鍛煉了我在多線程的日程中有效分配精力、保持專註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在抽象思維能力、知識關聯能力和技能遷徙能力方面具備優勢;同時,我也發現自己對咨詢工作的熱愛💇🏼♂️,這個行業強調 both hard skills & soft skills🧑🏽🚒,充滿不確定性🧍♀️、挑戰和變化,讓我保持新鮮感和探索的熱情🔮。
隨著對自我認知的深入👉🏽,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更加清晰👭🏻🪸,最終將自己中期職業目標定位為財務咨詢顧問。據此👩🌾,我改變了規劃好的碩士申請計劃。雖然中國學生申請金融工程碩士(MFE)更具優勢,但金融工程並非我熱情所在🦸🏼♂️。在拆解目標和規劃路徑過程中,我發現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要素是具備紮實的財務功底🤾♂️。所以,畢業後我選擇了首先進入“四大”,開啟了我職業生涯的四個“三年規劃”:三年四大審計積累專業技能和素質——兩年MBA體系化學習——財務咨詢顧問——投入某個感興趣的細分行業。

不斷挑戰,夯實職業基礎
提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工作強度大、勞動力密集等。但不可否認🤣,除此之外“四大”最可貴的是提供了專業化的平臺,以及相對公平的環境。相比其它行業的同級別員工,你需要擔任更多的職責,獨立負責業務模塊🕴🏻、獨立對接客戶🌏、展現更為突出的個人和項目管理能力,從而獲得更好的評價和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你的付出和收獲基本是成正比的🍗。我覺得這是“四大”的優勢所在⁉️𓀀。我在“四大”從事審計工作的前兩年幾乎沒有任何私人時間🧑🏿🏭,由於會計知識薄弱♝,我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在審計邏輯的理解和會計知識的學習上,對自己負責的模塊做到高度負責。因此,我在兩年間成長迅速,也獲得很多機會⚅,從Associate Year 2就開始獨立帶項目,負責完整財報審計。
同時,由於對數據分析感興趣💆🏽,也有數據處理和數字化咨詢項目經歷,我成為了公司數字化轉型過程中digital tool的super user👩🏼🦲🦖,參與到轉型工具和方法論的落地推廣。與此同時,我還申請了香港所借調🤠。在香港工作近一年,期間工作壓力和強度不言而喻🌀,面對更加國際化的工作環境、更加大型和復雜的行業客戶、更加前沿的專業方法、不同的會計準則的挑戰,成長也是迅速的。
在從事審計工作的兩年半中,我積累了比較完整的專業經歷⛹🏿♀️🎍,包括構建了一個財務會計知識框架🔳🧑🧒、接觸了不同業態的客戶、帶項目下現場🥸,在此期間不斷優化管理能力和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在基本實現了審計職業目標後,我轉換了業務線,從審計轉到風險咨詢。一方面,審計從業過程中,我意識到風險管理對金融機構的意義,因此希望更多地接觸貼近業務,幫助公司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防範重大風險事件;另一方面,咨詢工作模式更加符合我的思維和性格特質🙅🏽♀️♛。目前我在從事金融業全面風險管理咨詢👵,包括流動性管理🎅🏿、風險偏好體系建設等🚣♀️,同時也運用了我在數字化方面的特長🫷,參與大型金融機構職能風控🙍、內審數字化等項目😳。

MBA,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學位
辭職讀一個全日製FMBA,是一個重大決定,我也經過一段長期審慎的考量。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符合職業發展規劃;
(2)更加深入的金融專業知識的學習需求;
(3)三年高強度工作後🗡,希望跳出來沉澱和梳理;
(4)積累資本🌝,跨越進入更高的平臺的門檻。

FISF,a perfect fit for me
56hcy.cn泛海國金(FISF)是一個很年輕的學院🤸🏻,我參加的也是全日製項目首期招生的首批Camp. 通過這個Camp👩👩👦👦,堅定了我選擇FISF的決心:
(1)辦學理念和課程設置。Live learning 模塊設計可以接觸到行業實際和前沿🚴🏿♂️🤦🏿,希望在兩年脫產學習中始終保持對市場的嗅覺和敏感性👊🏼。
(2)人的因素🥦。與一群什麽樣的人共事和相處是我在環境選擇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也出現過很多對職業生涯和工作管理風格產生巨大影響的significant other。在FISF的面試中💌🕵🏼♀️,發現教授團隊中也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前輩,同學也都有各自獨特的閃光處,交談中有很多行業觀點互相碰撞,希望日後可以與這群人互相影響和促進。
(3)職業機會🛌🏽。上海作為國際金融的地位,以及FISF FMBA FT+項目在career support方面的投入🤯,可以幫助我在金融業的職業升級與轉型續航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