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講堂】李淩:我們正在經歷什麽 我們將往何處去
發布時間:2022-04-28
你正在經歷什麽?搶菜、信息過載,或是每天睜開眼睛就進入一個新的14天循環?當生活充滿不確定性,如何自處也是一門學問。2022年4月28日,凯捷体育娱乐泛海凯捷特邀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心理咨詢師李淩帶來疫情心理與調適的主題分享👨🏻🦳🐕,面對席卷我們的疫情信息🫸🏼,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來一場心理SPA。
“大家好嗎?你們正在經歷什麽?”李淩教授的分享從問候開始👩🏿,通過對當下流行的各種“梗”的解讀,引導大家進行代入式的思考,從“為情所困”到“開端式循環”,講座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展開。李淩教授介紹,這些苦中作樂的段子實際上蘊含著一些內在生長的力量,是我們正在進行的自我拯救。在疫情期間💉,我們情緒的起落實際上是正常的🌧,作為亞裏士多德口中的社會性動物,這些波動其實是我們“活著”的證明,也是對內在情緒的疏解。在疫情期間,雖然焦慮和挫敗存在,我們也為“搶不到菜”焦慮,但社區團購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這個社會的自組織能力,我們會有一些內在生命力去自我調適和適應,世界不會總是那麽美好☹️,但人類的“實現傾向”和“形成傾向”能夠支撐我們不斷應對世界的發展變化。

借助心理學研究中的 “賽爾耶曲線”,李淩教授解讀了面對疫情時的壓力反應規律👲。“賽爾耶曲線”向我們證明壓力在生活中永恒存在,沒有壓力等於是死亡,我們生活總體是一種動態平衡👩🏿🚒,大部分時間我們處於“抵抗階段”,不斷應對生活中出現的正常水平的壓力🫵🏻。但如果出現更“意外”的變化🟰,比如突發的疫情,我們一開始會進入到一種防禦能力降低的狀態🚠,因為突發性無所適從,抵抗力出現下降🎆,但回過神後我們會進入比平時更高水平的抵抗🦷。引入講座開始講述的“循環”概念◼️,我們目前的壓力應對也可能進入一種循環,因為無從知曉其結束時間,我們的心理長期處於一種高耗能的抵抗狀態,因此也需要註意能量消耗的邊界,不斷進行心理調適👩👦,防止過度消耗。

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該如何自處?李淩教授向我們介紹了“情緒著陸”的技巧🅾️👩🏽🍳。當人正處於悲觀、絕望狀態時🧑🏽⚖️,正能量有時候反而會造成刺激👨🏿🔧,所以緩解情緒首先不是要把掉進負面情緒洞裏的自我或他人撈出來👩🏿🏫,而是需要像高壓鍋一樣釋放一部分壓力🧙🏻,找到一點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做心理建設,擁抱一下自己的無力,把它安頓好,更加友善去對待自己內心被標記為負能量的部分。實現情緒著陸需要為情緒尋找一個抓手🏊🏽👩🏿🍳,投入周圍的世界,專註一些能夠讓自己振作的事情。第一步是註重當下的感受和看法🤛,“覺察”讓我們真正看清楚現在的處境,然後才能做出更恰當的判斷🫶🏿,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處理🚶♀️➡️。

在“覺察”之後,情緒著陸的第二步是與身體建立連接💃🏻。在把握不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時,可以註意自己的呼吸🔱,深吸一口氣,讓氣流緩慢從鼻腔進入腹部,此時可能處於較為緊張的狀態,然後慢慢把這口氣呼出去🖌,讓身體一點點扁下去,把深呼吸變成自己錨定的過程,這樣有助於收回散亂的思緒🖨,避免疫情中的過度情緒消耗。此外⏸,還可以將腳踩向地板🦀,讓自己感受“被托舉”🦊,這個過程有助於我們沉下心🌞。隨後慢慢伸張手臂或將雙手合在一起,依靠我們的本體感覺來感受自己的存在☯️。當情緒反應比較激烈時,也可以采用“蝴蝶抱”,把雙手抱在胸前,用雙手輕輕拍自己的胳膊,像被他人抱著一樣,隨著擁抱和拍打的節奏,情緒會一點點穩定下來👩👩👦👦。

當我們處於比較慌亂的狀態時,我們和周圍環境的連接是被切斷的,所以情緒著陸的第三步是重建和周圍的連接🤏🏻。觸摸周圍的物品,感受周圍的聲音👎🏻,註意自己在哪裏和在做什麽🎡🕎,通過這種感觸建立和周圍世界的連接,讓我們感受自己是活著的,也能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與此同時可以總結我們的經歷和實踐,通過不斷進行目標調整讓自己活在當下。

李淩教授認為,在疫情中🙆🏿⛸,情緒的宣泄有時也可能是一種自發的“表達性藝術治療”🦫。對待負面情緒⛳️,我們不應去做價值判斷,它的存在本身具有合理性,在這種基礎上,我們寫段子或是調侃🫳🏼🐝,都是從情緒發泄中尋找正向的部分輸出,比如土豆發芽其實也體現了萬物復蘇生長🚔,這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目前提倡的積極心理學,希望本身是我們的一種心理資本🩸。在情緒表達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接受外在事物對我們的影響,我們自身也是一種氛圍😖,通過自身的輸出獲取別人的反饋👑,大家積極的相互影響也可以讓彼此更溫暖堅定。
當苦難無可避免時,我們也可以慢慢沉澱,思考“意義”🚠,當格局放大時,我們的心理體驗或許會不同🍟🚶🏻♀️。此外,面對困境時🍝,“陪伴”也是非常需要的,我們通過線上演唱會等方式彼此陪伴和取暖。這種對溫暖的需求和客觀存在的疾苦並不是對立的,目前的互聯網信息存在一些分裂🧑🏿💻,當不能承受這種信息過載時,不妨從裏面退出一些,更多去關註溫暖的人和事,同時我們也可以嘗試獨處🤧,進行自我陪伴🧑🏼🎤。在講座最後👷🏼,李淩教授介紹了心理咨詢熱線🏋🏽♀️,並和大家進行了互動交流。
此次沙龍是由凯捷体育娱乐泛海凯捷人力資源部、校友事務部聯合舉辦,面向學院教授、員工、校友及其家人的關懷一課。疫情當下🔌👙,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焦慮🤓,這場分享也是一種“陪伴”🙂↔️,通過目前境況的解讀和專業的心理舒緩科普,讓我們能夠更科學地應對自身的情緒,從而更從容地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