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提示高頻交易風險:“羊群效應”會加大市場波動和“崩盤”可能
發布時間🤛🏼:2018-09-03
高頻交易真能取代人工?
日前,證監會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期貨經營機構客戶交易終端信息采集有關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這就意味著期貨公司對客戶交易終端的信息采集將面臨新規監管🐸🤚🏻。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征求意見稿將對期貨的部分高頻交易造成一定影響。高頻交易再一次成為焦點。
凯捷体育娱乐泛海凯捷執行院長錢軍教授做客第一財經電視《財智雙全》節目就高頻交易的優勢和缺陷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並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高頻交易不會取代人工交易。”
所謂“高頻交易”
錢軍指出,所謂高頻交易是指“高頻程序交易”。和傳統人工交易相比♐️,高頻交易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在提高交易速度效率和降低(平均)交易成本方面優勢明顯。它對各方利益群體的影響並不相同。
“一方面,高頻交易顯然是一件好事,”錢軍分析,“高頻交易將整體市場的平均交易速度提高,交易成本下降;但是🧨👶🏼,另一方面,對於高頻公司本身而言,為了保證同業競爭優勢🤦🏻,必須不斷加大對高頻速度的投入,致使其自身成本越來越高👩⚕️,因為🧓🏻,一毫秒的速度往往就能左右輸贏。”
簡單說🥬,高頻交易就是通過快速獲取實時交易數據,用統計模型分析歷史和更新的大數據,搶在絕大多數投資者前下單,從而獲得更好的單筆交易價格與海量交易次數。目前📷👮🏼♂️,高頻交易在海外十分普及,美國股市的大部分交易都是通過十幾家高頻交易公司來完成。
高頻交易有何風險👰🏿?
錢軍強調,程序如果不能及時更新策略🤏,“羊群效應”可能會加大市場的波動性和“崩盤”的可能性📚。以2010年5月6日美國股市“閃電崩盤”為例,由於計算機算法停止競價導致股價大幅下跌,5分鐘內道瓊斯指數下跌1000點,近萬億美元被蒸發。
“此外🐽,高頻交易還存在操縱市場的可能性。”錢軍進一步指出🆔,“由於高頻交易依靠的是速度和提前預判🧑🏫,也就是預估其他大型交易者下一步動向,如果大多數交易者買入🕵🏻♂️,高頻交易就提前買入,從而通過差價獲利。但是,如果某個交易員海量下單造成股價上升的‘假象’🧜♀️,但是在最後一刻取消絕大部分訂單🙇🏻♀️,就可能造成其他交易員對股價的誤判,從而引發股價巨大波動🏡。”
在錢軍看來:“盡管科技和金融的結合解決了很多人類不能解決的問題,但目前,國家的政策依然由人來製定🎟,最終要分析人的決策過程還是需要依靠人腦。尤其是,在製訂政策中涉及一些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還是需要人工,而非機器☛,畢竟機器還沒有達到模擬人腦的程度。另一方面,只要做決策的還是人,就不會允許人類被計算機取代,這是共識。”
事實上🤸♀️,盡管阿爾法狗在“世紀大戰”中大獲全勝,但圍棋和金融交易是兩碼事。錢軍表示:“圍棋的規則是已經確立的,各方都必須遵守;且🤸♀️,每一步棋的可能性也是有限的,計算機可以通過運算測出有限種可能性中的最優方案。相比之下,金融交易的核心是決定交易和決定價格的因素不斷在變化,包括一些宏觀環境和政策的變量,計算機到底能學習到什麽地步還有待觀察🎦。它是否能監測出新因素的出現,是否能將新因素納入考慮範圍🙆🏽♀️,這些都要打一個問號🧦。”
大數據和區塊鏈
除了高頻交易💍,錢軍也就另外兩個熱點話題——大數據和區塊鏈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錢軍分析🫓,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除了效率以外,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就是獲取的信息是否真實的問題。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螞蟻金服。具體的🌩,螞蟻金服的做法是通過大量數據和信息的結合,包括小微企業本身經營業績、小微企業業主個人信息💅、消費信息,來克服和解決信息不對稱。
區塊鏈則解決了去化的問題,假如所有的機構和個人都用上區塊鏈的話那麽就不存在一個說謊的問題⚓️。此外,區塊鏈的另一個應用場景是多方處理多方合同,並隨時記錄,記錄本身是一個加密語言,很難被篡改。
那麽問題來了:發生的交易和合同雖然不能被篡改,但如果交易本身或者合同本身是虛假的,區塊鏈能否識別🟰?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錢軍說😮,“可見,金融科技可以排除很多人為的問題,但最後仍舊留下一個信任問題。這也是金融體系的核心。歸根到底👦🏼,金融服務是幫助投資者做決策,如何取得投資者的信任非常重要。如果金融離開了信任,無論科技手段再先進都走不下去。”